报业动态

河南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展望


  作者: 于为民

   “十一五”期间,河南报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发展成为导向正确、结构合理、品种丰富、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显著、管理先进、经营规范、影响力强大的社会主义传统产业,整体规模、整体实力和整体效益进入全国各省市区前列,部分领域居于全国先进地位,若干领域具有国际影响力。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报业发展一个显著的特色是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规模、实现报业经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壮大实力、拓宽领域,不断提高新闻宣传水平和经营水平,进军文化产业,向文化集团、传媒集团迈进。各省辖市党委机关报、专业报、校报相继完成从四开小报到大报的蜕变,普遍进行扩版彩印,创办专版、周末版或晚报,一大批新报纸应运而生,使报业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形成门类齐全、覆盖河南社会各层面、各个层次读者的媒体群,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一、河南报业发展的历史轨迹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早在唐代,就有“邸报”发行。北宋时期,从手写媒介发展为印刷媒介,产生了具有中央政府公报性质的“进奏院状报”,“邸报”发行遍布全国。宋代民间舆论传播活跃,民间出版物如“小报”等应运而生。明清承袭宋制,朝报已成为正式官方报纸。1920年年初,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及发起组在各地开始建立,纷纷创办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建党学说、科学社会主义和阶级斗争学说。中共报刊以《中州评论》为起点,从无到有,发展迅速。抗日战争时期,河南境内同时存在日伪占领区、国民党控制区、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三种政权,呈三足鼎立之势。河南新闻事业也呈现出历史上最复杂的阶段,日伪、国民党、共产党三种意识形态的报纸同时存在,此消彼长,最终是正义战胜邪恶,人民新闻事业深入人心。随着抗战的胜利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进展,河南境内的《雪枫报》《鄂豫报》《豫西日报》《桐柏日报》等各根据地党委机关报纷纷创刊,人民新闻事业得到空前发展。1949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中原日报》创刊;1948年4月9日,中共洛阳市委机关报《新洛阳报》创刊;1948年11月6日,中共开封市委机关报《开封日报》创刊;1949年6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创刊,标志着解放区的新闻事业由农村进入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中原日报》《河南日报》《平原日报》《新洛阳报》《南阳日报》等相继创刊和发展壮大,成为宣传党的方针路线,宣传省委和各级党委工作方针、团结教育群众强大的思想文化宣传阵地,成为各地干部群众学习掌握政策和学习工作的有力武器。这一时期新创刊的还有报纸《河南大众》《豫南人民报》《南湾工地报》《人民铁路》《拖拉机报》和杂志《支部生活》。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前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充满激情、凯歌行进的年代,河南新闻事业经历了发展、调整阶段,得到快速发展,各县市兴起办报热,至1959年3月,全省拥有县级以上报纸132种,期发行220多万份,专业干部1.5万人,1960年后,国家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挫折,新闻事业经过调整后,县级报纸全部取消。

    “文化大革命”中,全国报纸由1966年的343种减少到1976年的182种,最少的时候只有42种,新闻记者协会和各类业务活动被取消,新闻单位不少干部职工、编辑、记者受到批判审查,下放到农村或五七干校劳动改造,新闻事业正常、有序的运行机制被破坏。

    1978年改革之初,河南公开出版的报纸仅有《河南日报》《郑州工人报》《河南科技报》3种。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一大批报刊创办和恢复。报纸由单一的机关报性质改变为以机关报为主体,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新闻、军事、社会生活等所有行业的多层次、多品种的多元化报纸结构。《河南日报》及各地市复刊和新成立的党报、专业报、企业报,围绕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中心,深化新闻报道,在思想上拨乱反正,满腔热情地宣传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成就,宣传先进人物和先进典型,谱写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1980年9月,中共十二大胜利召开,新闻业务全面改革,信息增加,报道形式多样化;舆论监督受到重视,批评报道初显威力,建立健全了新闻管理体制;河南新闻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二、在改革开放中繁荣发展的河南报业

    20世纪90年代,河南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河南日报》1993年1月1日扩为8版,设立了周末版,使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1995年8月1日,由河南日报创办的《大河文化报》正式创刊,1997年10月1日更名为《大河报》,在版面设置、人事管理、分配制度上实行一系列创新,以新闻时效性强、信息量大、选题论题宽、报道角度新、读者参与面广形成独特的报道风格,成为全国都市报中的奇葩。河南日报还创办了《城市早报》,《河南农民报》改版扩版,开通了河南报业网。至2012年年初,河南省共有报纸122种,其中党委机关报20种,都市报、晚报13种,专业行业报18种,企业报10种,广播电视报9种,学生辅导类报纸8种,高校校报44种,全省报纸发行量在40万份以上的有8种,其中《学生英语报》和《小学生学习报》在60万份以上,《大河报》在100万份以上,《中学生学习报》(初中版)、《中学生学习报》(高中版)的发行量在300万份以上。至2010年年底,全省报纸从业人数有12600人,其中采编人员5743人,经营人员3701人,行政人员1283人;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共有5951人,大专学历2836人。期刊从业人数有2617人,其中采编人员1660人,行政人员296人,广告工作人员157人,发行工作人员211人。

    在报纸数量大幅增长的基础上,报纸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改变了以往比较单一的结构,形成以党报为主体,包括各种行业报、晚报、都市报、企业报、高校报等涵盖各个门类、各个层次的报业结构。公开发行的报刊中,市、地委党报有《郑州晚报》《开封日报》《洛阳日报》等17种。就报纸区域代发布而言,全省报纸主要集中在郑州,拥有报纸种类共35种(不含高校校报),占全省报纸总数的44%,形成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龙头,多种都市报、专业报为依托的竞争发展格局。省辖市报纸结构比较均衡,多是以所在地党报为主体,包括晚报、晨报、广播电视报或企业报在内的“一社多报”“一城多报”格局。其中郑州、开封、洛阳、鹤壁、商丘、南阳、信阳、平顶山、驻马店、周口、许昌、新乡几个省辖市党报都办有晨报或晚报。有企业报12种,分布在9个城市的煤炭、石油、电信、钢铁、制造等行业。专业和分类报纸15种,集中在省会郑州,读者对象比较专业和固定。教辅类报纸8种,社址都在郑州。广播电视报9种,分布在郑州、焦作、开封、洛阳、南阳、平顶山、三门峡、信阳8个市。各级党报刊期均为日报,对开报纸;都市报、晚报基本为日报,一般是四开多版,有些都市报分为ABCD多叠;晚报、专业报或行业报刊期一般为周二、周三、周四刊,也有的行业报为日报。进入新世纪后,行业报、专业报大都由四开改为对开版。   河南报业向集团化迈进。报业集团是以报纸为核心,以报业和带有报业外延性质的实业为主体,兼营其他非报业经济实体的经济联合体。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于2000年7月28日,是以中共河南省委机关报《河南日报》为旗帜和核心,组建起来的一个报刊种类齐全、宣传力量强大、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结构合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报业集团。2003年,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时任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听取汇报,原则通过《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立足报纸主业,多元发展,共同进步。从当初的一穷二白、“一报独立”的“小舢板”,成长为拥有“10报2刊3网站”的传媒“舰队”;从最初“铅与火”的“黑白世界”,迈入“光与电”的“彩色华章”,从一支笔、一个本当记者,到数字化办公,形成了以广告、发行、印刷、物贸、信息、房地产、彩扩等为支柱的多种产业,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准确把握媒体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提出了“把握导向,跨越发展,做大做强,促进和谐”的十六字方针,明确了由“报业集团向传媒集团、文化集团跨越”的奋斗目标,制定了“3368”阶段性任务,即着力打造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3种媒体,加快构建报纸发行商务网、书报刊发行网、酒店管理服务网3个网络,培育壮大报业、新媒体、图书发行与物流配送、印刷、酒店旅游、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打造出8个年收入超亿元企业。通过改革与发展,集团的整体实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2010年7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我国首个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在全国39家报业集团中,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利润总额位居全国第五位,总体经济规模综合评价位居第九位,位居中部省份报业集团首位。在集团总收入中,报刊经营收入比重由以前的超过90%降至50%左右,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走在了全国报业集团前列。201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对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作出批示,称赞“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的改革发展,在全国党报中是走在前头的”。

    2007年6月26日,商丘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开河南地市党报成立报业集团的先河。近年来,商丘日报社紧紧抓住商丘市作为省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的机遇,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精神,积极探索,扎实工作,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拓展报业产业链条,商丘报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009年12月6日,洛阳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旗下拥有《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商报》《洛阳手机报》和洛阳网5家新闻媒体和十几个多元化产业经营实体。2008年12月,在第四届中国传媒创新年会上,《洛阳日报》荣获中国“十大地市报品牌”称号;2009年8月,《洛阳晚报》从1900多家报刊中脱颖而出,获得2008至2009年度“全国晚报最具成长价值报纸十强”称号。

    2011年4月26日,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揭牌成立。郑州日报报刊社、郑州晚报社、中原网报业网络中心同时成立,并成立了中原报业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拥有“3报1网1刊6公司”,即《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手机报》、中原网、《小樱桃》杂志、郑州晚报有限公司、中原报业传媒印务有限公司、郑州中原网络传媒有限公司、郑州中汇传媒有限公司、郑报置业有限公司、郑州党报多媒体信息港有限公司。2002年5月30日,《郑州日报》恢复出版,《郑州晚报》全新改版,郑州日报社的集团化进程加速,成长为全省同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进军网络媒体,扩大新闻宣传阵地。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先后创办了河南报业网、大河网、大豫网、河南一百度、《河南手机报》,并受河南省人民政府委托管理河南省政府网。创办于2004年的《焦点网谈》栏目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全国先河开创的跨媒体合作,报网、手机短信互动的新闻专栏,融合报纸、网络、手机短信这三种传播手段,一方面在党报上反映网络民意,另一方面在网上传播党报声音,正确引导舆论。栏目分为“网络版”和“报纸版”,大河网开设固定的《焦点网谈》和论坛板块,把当前的热点、焦点问题放到BBS上讨论,同时整理出网友观点,发表在《河南日报》和大河网《焦点网谈》栏目上,《河南日报》每周以两个整版的篇幅予以刊登发表,充分体现了《焦点网谈》从网络中来、到网络中去的特点。2005年,《焦点网谈》获中国新闻奖新闻名专栏一等奖,成为河南报刊界与中国互联网历史上第一个获奖名专栏,之后又获得“2008年中国互联网站品牌栏目”。

    2003年11月,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首家采用微电脑多画面滚动技术设立的新型户外媒体――党报阅报栏亮相。阅报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材料,外形新颖美观,色彩清新亮丽,多页画面像放电影一样滚动显示,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创新之举,开省级党报之先河,得到了省内外媒体和网络媒体的普遍关注,许多中央和省级媒体予以宣传。《河南日报》阅报栏覆盖全省17个省辖市,使人们可以方便地阅读到当天的党报,形成覆盖全省的党报阅报栏宣传网络,进一步扩大了党报舆论宣传阵地,提升了城市品位,为河南改革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全省各直辖市委党报及有关报纸紧跟时代潮流,进军互联网,或与上级媒体合作、或独立运行,在互联网上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创办手机报,占领新媒体平台,扩大新闻宣传阵地。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结合,为报业发展和经营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巩固和扩大了主流媒体的影响力。

    装备水平不断提高。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印务中心是中原地区大型印刷基地之一,拥有13条世界一流的印刷生产线,日印刷能力1000万对开张以上,具有双面印刷及多版套印成叠的能力,资产总值达3.5亿元。20世纪90年代初淘汰铅字印刷,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全面引入激光照排和胶印新技术。印刷总量和经济效益连年上升,2008年生产总量达到22亿对开张,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体系的引入与实施,提高了印务中心的产品质量,《河南日报》参加全国报协质量评比连续多年被评为精品级报纸,7种代印参评报纸全部被评为省优、部优产品。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河南所有报纸都实现了彩色印刷。   多元化的报纸发行。2002年7月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党报党刊发行中心,全面开展发行攻坚战。2011年1月1日凌晨2点,《河南日报》开机印刷总量达51.28万份,发行绝对份数跃居全国省级党报前列。2003年6月25日,世界报业协会公布了“全球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大河报》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跻身全球日报发行百强的日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大河报遵循“快乐发行理念”,按照“精确发行和发行向中心城市集中,向自主发行集中”的战略,优化发行结构,发展高端用户,2005年发行102.7万份,牢牢占据河南第一的位置。依托大河发行网建成大河速递公司,坚持高标准经营原则,年度营业额突破600万元。全省报纸发行形式分为三种:一是在全省建立发行网络的报纸有25家,如《大河报》面向全省发行,发行量达80万份;二是地市发行,省辖市的报纸基本上是在本地市、区、乡镇、办事处;三是社区发行,如12家企业报。95%的报社采取邮发和自发相结合的发行方式,市区为自发,县区为邮发。全省约有20家报社建立起自己的发行公司,发行人员1.2万人,其中90%为一线发行投递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仅大河发行公司就拥有发行人员6000多人,不仅发行报纸,还承担物流派送等业务。2005年,郑州日报社成立了快速发行配送中心,在做好主营业务的同时,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种经营、拓展代投业务,增加了经营收入。商丘日报所属《京九晚报》以零售为突破口,在市区120多个报刊亭中增加了晚报的零售,开拓了县(市)零售市场,扩大了零售队伍,足迹遍及车站、商场、超市等人口密集的地方,日零售量1000多份。

    三、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过改革开放,河南报业经历了一个从弱到强,从单一经营到多元化经营,从传媒业向文化产业进军,并不断取得突破的新阶段,在推进中原崛起,建设中原经济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整体看,仍处于产业化水平低、装备水平不高、内容交叉重复、新闻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是目前全省出版的除《河南日报》外的报纸仍处于地域分割、条块分割、部门分割阶段,这种报纸的创办和发行方式有利于配合本地区、本系统、本部门工作,但由于各自为政,关门办报,很难开展横向联合,做大做强。以各直辖市委党报为例,由于地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差异,各家报社的编排质量、经济效益、人员素质、社会影响也存在巨大差异,有的发行十几万份,有的则只有几万份,惨淡经营。在内容上,除中央级、省级、市级综合类报纸内容重复外,有的报纸质量差,读者不爱读,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都市报内容同质化,面孔相似,缺少差异,为扩大发行量采取不正当竞争的现象屡有发生。

    二是一方面报纸发行过多过滥,另一方面仍无法满足县市区级扩大宣传、推动工作的需要。改革开放初期,一度兴起县市区办报热,差不多每个县都办起了自己的报纸,如《巩义报》《西平报》《汝州报》《驿城晚报》《申城晚报》还拥有正式报刊批号,后经治理整顿,除少部分划归市级党报变成晚报外,大部分被撤销。各个县市区为了工作需要,时隔不久又都创办了县域内报纸,有的以内资号存在,有的干脆没有经过审批,报纸名字叫《信息》《宣传》不等。这类报纸客观存在人员、资金无保障,有的靠财政拨款、有的靠企业赞助,四处化缘,生存维艰,在内容上也多以宣传当地领导活动为主。由于办报并不合法,造成无人监管、无法监管的盲区。有的则投靠当地主流媒体,由县里出资,市级党报创办县市区专版,每周一期或数期,专门刊登某地新闻,如《焦作日报》沁阳版、《驻马店日报》泌阳版,采取这种形式有利于提高办报水平,保证报纸正常出版,但在政策上是否合法仍在争论中。

    三是受新媒体冲击严重。80后、90后缺乏阅读习惯培养,报纸的影响力势必会越来越小。世界上《纽约时报》等大报纸减少了纸媒印刷,发行电子版,国内《人民日报》等中央级报刊、《河南日报》等党报都创办了自己的网站,在报网结合上开辟蹊径。各直辖市党报也创办了电子版和手机报,但并未精耕细作,对新媒体反应迟钝,有的网站徒有虚名,基本不被公众认知和接受,在新媒体、移动媒体发展越来越迅速且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处境势必更加艰难。

    四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待于从整体上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近年来,由于媒体迅速扩张,从业人员队伍不断扩大,不少人没有受过系统的业务素质教育。为了生存的需要,有的报纸将版面承包或出卖给个人,大批聘用业务员和广告人员,其中不乏动机不纯者,有的以稿谋私、吃拿卡要,以舆论监督曝光为名敲诈勒索,有的社会闲散人员假冒报刊或所属网站工作人员之名招摇撞骗;有的报纸空话套话大话连篇,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编辑记者作风不深入,热衷于跑会议、发通稿,新闻内容苍白空洞,所有这些都影响到报刊业多年来形成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到报纸的传播效果。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河南报业,更好地发挥党报及其他报刊的影响力,在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如下:

    第一,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和河南文化体制改革的部署,加大报业整合和改革的力度,做大做强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为首的报业航母,一些区位优势不强,人口相对较少,经济落后的省辖市的党报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兼并,由报业集团借助政治优势、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全面提高办报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市辖党报保留独立刊号与《河南日报》捆绑发行,在发行《河南日报》的同时发行市级党报版,凡省报登载的新闻市级党报不再重复登载,腾出版面努力做好地方新闻,增强新闻的指导性、接近性、可读性。郑州、洛阳、开封、焦作、许昌等经济实力较强、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悠久的市级党报可独立运行,提高办报质量,壮大发展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区域性党报。

    第二,整合县级小报,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县区级小报不再使用内资连续刊号,也不允许不经批准擅自发行,可由河南日报、市级党报创办县市区版,随党报一并征订发行,既可以壮大党报实力,也可以满足县级党政机关新闻宣传和读者阅读的需要。

    第三,健全报刊退出机制。对现有报刊编辑部,区别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改革办法、调整报刊业结构,转变报刊业发展方式,实现报刊业集约化经营,培育大型报刊传媒集团,推动传统报刊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现代传媒业转型,建立健全报刊准入和退出机制,与科学配置报刊资源相结合,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报刊生产力,破解报刊业“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实现报刊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报刊出版传播能力。对经营不善、质量低下、人员素质较低的报刊予以撤销或并入报业集团,集中精力培育出几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报刊。

    第四,推动传统报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现代化传媒业转型,牢固占领新媒体传播阵地。按照数字出版的要求,报业集团要建立适应现代传播的编采体系,如采访中心、编辑中心,合理利用新闻资源,全方位为不同媒体提供新闻稿件,利用互联网、手机报和不同性质的媒体实现即时传播,进行报网互动。

    第五,走出传统的报业经营靠发行与广告的老路子,进军文化产业,实行多元化经营,如靠进军房地产、网上商店、演艺、旅游、影视制作等壮大实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化书屋建设、优秀剧目下乡、河南名牌推介、支教助学、技术培训、法制教育等活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第六,加强新闻队伍的思想建设、业务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报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办报水平。进一步建立与完善报刊管理体制,深入开展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加强新闻业务培训,夯实通讯员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忠于党和人民,能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为河南报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首页       关于我们       广告样板      广告资讯      留言板
郑州鼎新传媒广告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17001913号-4
会员登录
登录
我的资料
留言
回到顶部